
蘭室11月活動
相聚古宅,台日老屋交流活動
文 / TEAM20 晨安



這場活動,在大溪的百年老街屋—「蘭室」內舉辦,別具意義,作為地方的老屋情報館,絕不是關起門討論高深理論,而是透過一場場活動分享,喚起更多人對於老屋的關注及認同。
蘭室正扮演著這樣的角色,打開門邀請大家前來。

▲ 蘭室內分享者向來賓簡報
十一月的第一天,雖然不是周末假期,大溪的蘭室茶坊卻匯聚了一群人,不是為了品茶,而是參加台灣古厝再生協會舉辦的「台日老屋交流—保存再生經驗分享會」。在古宅內,交流分享老建築的故事。活動安排公部門人員、老屋所有者、建築師、學者教授齊聚一堂。講者有來自日本石川縣金澤市、群馬縣桐生市、台南新化、大稻埕、大溪…等地方。在傳統街屋狹長瘦窄的空間中,聚集了許多熱愛老屋的民眾、學子,大家比鄰而坐,熱切討論,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也到場參與。
首先安排木村教授分享日本歷史街區保存的現況與對策,地方如何慢慢凝聚共識,保留下老屋。而後接續有公部門人員、老屋持有者、建築師陸續分享。接手長輩傳來的老屋後,選擇修復並轉作咖啡藝廊的夫妻;在家鄉產業與城鎮凋零時,回到故鄉買回老工廠,並且成功轉型為麵包店;買下已無後繼經營人的米店,並保存碾米機用以展示教育。這些分享聽起來像故事一樣有趣浪漫,但其實並非偶然,每一段都經過漫長時間的醞釀與許多人心血的累積。一棟棟的老屋得以保存並再生,靠的不是法規或個人力量。公務單位與推廣機構努力喚起居民的共同意識,建築師學習修復技術,所有者協調修繕。

▲ 觀看簡報的第二空間
經過歲月累積,前人留下的房子不再新穎,我們是否能看見其中價值?這些具有歷史及文化的「資產」,我們能否好好保存將其傳承給後代?或是在經濟開發與生活中將之遺忘?
很多人因為不了解保存相關法令,而深怕房子被登入為古蹟或歷史建築;也有許多人不了解自己住的房子具有價值,而忽略維護任其破損。文化部正在積極推動「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如果家中有民國60年前興建的老屋,可與地方文化局或文史單位聯絡,請專家協助,如果符合資格將獲得修繕補助,最高可達總經費五十%。

人們生活的痕跡是老屋歷史保存的一部分,從照片中看到不同時間軸上的點所匯聚而成的現在
▲ 蘭室中庭ㄧ隅
分享者
長岡造型大學名譽教授 / 木村勉
筑波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 / 川崎香織
金澤市歷史都市推進課町家保全活用室長 / 石浦裕治
金澤町家Gallery & café - 椋店主 / 渡邊睦子
桐生市文化財保護課重傳建係 / 遠藤麻美
Bakery cafe.紅磚代表 / 武田俊雄
新潟 Heritage Manager / 清水 徹、川崎敦宏(建築師)
新化拾荒流工作室執行長 / 許明揚
大稻埕地方創生公司執行董事 / 呂大吉(建築師)
蘭室執行長 / 林昕
源古本舖 / 古正君
新南12 / 鍾佩林
相關資訊
[TEAM20 Life 現長期徵稿]
如果你對建築設計有興趣、樂於分享內容,歡迎投稿給我們,並附上 300 字內的個人簡介與近照一張。
文章若經採用將由 TEAM20 LIfe 編排,也會開設你的個人專欄喔!
投稿信箱:team20.xyz@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