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蘭室尋思:

我在大溪蘭室

尋找人生故事的標題

台日老屋交流-保存再生經驗分享

圖文 / TEAM20 TT

雖然之前有來過幾次大溪老街,但卻是第一次來到蘭室,站在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中西式混搭風格,具有歷史感的樓面,踏入第一進的空間,眼中所見,在腦海中立刻聯結到的是小時候的外婆家,隨著呼吸感受到木造建築中散發出熟悉的木頭與泥土的氣味,身體也隨之放鬆,心中充滿著親切感。這樣的自身情感連結,直到活動後的傍晚,再次站在屋外的街廓上,看著屋內燈光與木造門窗在眼中所構成的畫面,心中出現了一段全新的故事。

MH8A8608.JPG

▲ 蘭室中庭

從日本學者到大溪居民的分享,含括了產、官、學界中致力於老屋保存的人們一路走來的故事,就像是保存有形的老屋,知識與經驗等形而上的傳承,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MH8A8639.JPG

▲ 文化部陳登欽主任秘書為分享會開場引言

聽著木村教授與川崎小姐分享著日本各地傳建(傳統建築)街區的保存現況,金澤和桐生地區公部門代表石浦室長、遠藤小姐介紹政府部門在協助老屋保存上做的相關措施,及傳建地區居民為了建築物保存一路上累績下來的經驗;發現一切的源起最重要的是居民!

 

學者做了許多調查研究為了瞭解街區的歷史與建築物的價值,公部門提供實際修繕所需的補助鼓勵居民維護傳統建築,甚至開設相關學校,讓職人學習傳建的相關技術,居民透過實際參訪傳建學習相關經驗,利用自己既有的人脈組織活動推廣自家老屋與政府溝通協調,讓大家知道老屋的價值性與重要性;這一切都是一個五至十年的歷程,才可能有比較顯著的成果,因為這就像是教育,需要時間從技術面、文化面、生活面等去相互了解溝通,才能得出適合當地的做法。

MH8A8658_edited.jpg

▲ 川崎香織小姐演講分享

MH8A8644_edited.jpg

▲ 木村勉教授演講分享

在台下仔細聽著上面分享者的講述介紹,心中覺得,雖然現在聽起來像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但他們一路走來肯定面臨許多艱辛、遭遇很多困難,現在的灑脫寫意來自之前的自己不斷地努力克服一切;從所有的與會者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保護老屋的心。雖然在達成目的的過程中,因為所在的位置與立場不同,難免有所爭吵與衝突,但因為共同的那份想傳承建築記憶的心意,最後才得以完成老屋的保存。

MH8A8937.JPG

▲ 木村勉教授聆聽講者簡報

S__131112.jpg

▲ 會後Q&A台日交流

活動中,不只一次聽到老屋會選主人這樣的說法,我也這麼相信著,這會成為一種使命感,我想不只是屋主,在老屋保存交流會上分享的大家,都讓我感受到他們自身的使命感,像是一種人生志業;啟發我思考我人生的志業是什麼?使命是什麼?在還沒思考出答案的現在,我想做的是把這些精采的人生故事忠實地傳遞給大家,將我從這次活動中得到的經驗與知識繼續的分享,希望能對看到的人有些許的正面幫助。

MH8A8626.JPG

▲ 蘭室中庭

[TEAM20 Life 現長期徵稿]

如果你對建築設計有興趣、樂於分享內容,歡迎投稿給我們,並附上 300 字內的個人簡介與近照一張。

文章若經採用將由 TEAM20 LIfe 編排,也會開設你的個人專欄喔!

投稿信箱:team20.xyz@gmail.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