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宜蘭中興紙廠的空間想像?

中興紙廠國際設計工作營 | 呂兆民專訪

重新想像1935:中興紙廠國際設計工作營與展覽

策展人:王俊雄、林聖峰、漆志剛

工作營老師:中山英之、中川エリカ(Erika Nakagawa)、呂兆民、林家如、楊家凱

指導單位:宜蘭縣政府、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

紙廠轉換的操作脈絡

中興紙廠示意圖wix-03.png
中興紙廠示意圖wix-04.png
中興紙廠示意圖wix-05.png
中興紙廠示意圖wix-06.png
中興紙廠示意圖wix-07.png

宜蘭中興紙廠肇建於 1935 年創立的「臺灣興業株式會社」國民政府接管後成立「臺灣中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當時不僅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造紙工廠,生產量更是東南亞第一。

2001 年結束營業歇息,2004 年由宜蘭縣政府接手,透過工業遺構的保存與活化文創應用、育成扎根等再造策略,開啟中興老廠房重生運用的新契機,更新的過程中需將場內的大型機具移出。

除了原本紙廠的開口外,機場停止運作後,為了將大型機具拆移出廠房,而破壞牆面挖了許多開口,留下看似沒有秩序的大洞。

所以它的背後有兩個秩序,一個是線性的製紙過程,另一個則是機器被拆遷時,產生沒有秩序的洞。

「時間的複寫」

是將 1935 年與 2019 年兩個時間點的畫面重疊,把製紙的功能變成製造生活場所的功能,重新塑造一個新的、紙的想像的風景場所。

​空間介紹

蒸解室

在 2019 年的時候,蒸解室有三個洞,連續穿過三層樓,所以希望這個大廳有一個很小的開口從原來破洞的位置穿進這個空間裡,並且旋轉穿過大的開口,這個大開口是主要的路口廊道路徑的第一個點,旁邊就是展覽的空間,我們原本沒有預設這個展覽空間,但是我們把這個路口做的更清晰一點,先從開始的入口上樓,再從二樓再穿過這個空間一直到最後面。

蒸解室現場 / 攝影:陳思安

_DSZ9383.jpg

蒸解室旋轉空間 / 攝影:羅慕昕 Jr.gang 建築研究室

噴坑室

1935 年是一個下沉的廣場,但目前已被填平了,所以看不到那個下沉三米、四米的空間。這位學生就想把這空間重新還原,他把噴坑室的形狀變成一個戶外劇場,一般人走過去便會看到這裡有個下沉的空間,加上 2019 年已經有很多植物蔓延進這個廣場,所以這裡變成一個森林的空間,這裡有些小的座位可以直接看到舞台,開放給一般民眾做戶外表演或是行動藝術。同學的想法是希望讓原本的木架構再次被閱讀。

噴坑室現場 / 攝影:陳思安

_DSZ9387.jpg

噴坑室木架構戶外劇場 / 攝影:羅慕昕 Jr.gang 建築研究室

篩選室

篩選室裡都是一個弧形的流動的槽體的空間,同學還原槽體的形式,讓人走過槽體的空間進到下一個小的圖書室,那是一個有平台的公共空間,在平台上有很漂亮的大的桁架,上面開口都是破碎的,很像是有很多星星灑落的黑夜,是很明亮的畫面,所以在這裡做了一個觀景平台。

篩選室現場 / 攝影:陳思安

_DSZ9406.jpg

篩選室圖面 / 攝影:羅慕昕 Jr.gang 建築研究室

漂白室

這是一個活動的表演場,紙廠的史料可以存放在旁邊圓形的空間,有點像一個圖書室。上方也會變成投影的空間,人們可以圍繞著圓形觀賞投影,播放的是中興紙廠過去的歷史的轉變,或是過去機房的設備,另外一邊的是比較優雅的空間,將原來已經在滋生的植物放到這裡,打開天井,人可以坐在植物裡面休憩。